曾在法國留學的楊寧稱自己是“海淘達人”,2012年回重慶后,衣服、鞋子和化妝品不少是海淘購買。在她看來,海淘最吸引她的是價格。例如,一款平時喜歡的意大利產平底鞋,專柜要4000多元,在國外購物網站打折時入手,2000塊就買到了。“一些商品如果從國外購買,價格比國內售價便宜一半左右,即便加上運費,也比國內便宜。”
不過,海淘價格雖好,不方便之處也很多。首要一條就是語言障礙,美淘得會英語,日淘得會日語;支付也不方便,很多網站不支持信用卡。“最大的不方便還是郵寄。有些購物網站不能直郵中國,要找轉運公司,不止運費增加,時間也變長。一兩個月才收到是很正常的事,除了忍受‘快遞變慢遞’,包裹還經常被寄丟。”
無奈之下,楊寧考慮過海外代購,可各種假代購的新聞讓她猶豫不決。“除非是熟識的朋友,否則很難確保質量,再說,個人代購是監管的灰色地帶,出了問題也不好解決。”
去年,支付寶宣布與美國四大百貨公司合作,國內許多支付機構也與美國的各大商家、購物網站對接,中文跳轉頁面、支付寶結賬、隨時跟蹤訂單狀態,幾乎跟國內淘寶體驗差不多,楊寧下單到手軟。但狂買一通后,楊寧還是有些遺憾,“轉運仍然不方便,一旦不合適或有質量問題很難退換。”
直到最近,楊寧從微信群里得知一個叫“愛購保稅”的網站,這是重慶在跨境電商進口試點的基礎上,利用保稅區支持政策成立的跨境電子購物平臺。“點擊下單,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收貨地址、聯系電話等信息,使用銀聯支付貨款,不到5分鐘就可成功下單,三五天商品就能送上門。”楊寧感覺棒極了,相比直接登錄國外網站購物,“保稅進口”跨境電商在物流、支付方面更便捷。
楊寧也擔心過商品質量問題,網站工作人員告訴她,重慶建立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電商、支付、物流、倉儲企業全天候24小時的貿易、通關和物流數據都上傳到平臺,由海關、檢驗檢疫、稅務等部門實施集中監管。“每件商品都可追溯,消費者不用擔心買到假貨。”
來自重慶市外經貿委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30日,重慶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備案企業已逾70家,重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累計完成60萬單,共計1.7億元,其中97%以上為“保稅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