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抱團,找準時機和團隊,想賺錢并不難。”昨日,民商集團董事局主席王金山表示,民商集團于2013年最后一天正式揭牌營業。截止到2014年底,實現當年營運、當年盈利、當年分紅。收益遠超年初目標,且利潤水平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據民商集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股東表示,他在民商集團當年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20%。
這么亮眼的成績,民商有何絕招?王金山表示,首先,業務選擇要看準領域。他指出,2014年,民商投資在資本運作相關業務上表現搶眼。正式啟動投資并購業務與2家上市公司簽訂了并購戰略協議,同時參與了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業務。其中,招商銀行在定增業務上累計給予了民商集團30億元的綜合授信。
“人才決定一個公司的生死成敗?!蓖踅鹕奖硎?,民商投資團隊高管成員均來自國際大型投資公司、國內大型上市公司或國內大型證券公司,選拔要求每個人要滿足“有戰略思想”、“擅實戰”、“接地氣”三個標準,這樣才能幫企業規避風險。
提及抱團,我市另一家企業的高管卻有些郁悶,“我們是由本土十幾家企業共同籌資成立的抱團公司,注冊資本金上億元,股東累計資產100億元以上?!?/div>
“但經濟大環境疲軟,項目進展緩慢?!弊蛉?,該高管表示,“我們考察了很多項目,意見不統一,項目也選不上。沒有好項目,股東投資也沒積極性。”
“去年,我們換了幾個高管,每個都做不長。”該高管表示,很難管理,股東意見根本達不成統一。本來公司預計用五年時間發展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產值超50億元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公司,2020年成為產值上百億元的上市公司。現在看來有些遙遙無期。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很多抱團公司仍處于前期投資階段,甚至還沒找到一個可盈利的項目。對記者提出的采訪,這些企業大多數都婉拒了。
觀察
三大瓶頸制約發展
抱團容易,發展難。3年來,民企抱團頻繁上演,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問題。其中,高管人才缺乏、股東意見難調和、項目難尋成主要發展難題。
瓶頸 高管頻繁更迭
高管更迭在民企聯合體中時有發生,甚至有集團不止換了一個CEO。在另一抱團成立的金融投資公司做了三年舵手的許先生同樣選擇離開,他的理由則是股東們理念不一致,難以走到一起。
該人士稱,股東和經營團隊間存在磨合過程,磨合不好就會處于“膠著”狀態。他坦言,在抱團企業中的職業經理人最難發揮。原本重新運營全新的企業和項目就需磨合,更何況還要讓有不同經營理念的股東達成共識,非常不易。
在我市一家抱團民企集團老板看來,大多抱團企業來自于實業,對資本市場較陌生,對執行團隊畫出的“資本餅”產業往往缺乏信任。目前,市內一些民企聯合體中,董事會和管理團隊還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約束、考核機制。
瓶頸 股東意見難調和
沙商集團常務副總敬永認為,民企聯合體出資人較多,來自不同領域,抱團后存在隔膜,甚至貌合神離。“簡單來講,大大小小的老板捧著真金白銀來抱團多少都有‘賺快錢’的動機,對業績和利潤尤為看重,要的就是‘吹糠見米’,一旦短時間達不到既定目標,自然就會‘紅臉’?!币患也辉妇呙谋F民企老板稱,股東很容易在投資項目上發生爭議,從而錯失商機。加之股東間信息不對稱,利益協調分配不均,一旦有股東萌生退意,就可能產生“多米諾效應”,打破整個均衡狀態。
我市一位知名企業家向商報記者透露,自己已參與過多個抱團組織,但幾乎都沒看到成績。原本是打算通過抱團,集聚更多資金,進軍一些壟斷行業或是拿到單打獨斗難以拿下的大項目,但實際上,股東間意見分歧很大,每次開股東大會,征求項目意見,都以不歡而散而告終,最終,也沒確定一個項目。
瓶頸 資金易籌項目難覓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企業抱團中,難找到合適項目是大家普遍頭疼的問題。
其中,一家抱團企業的高管就向記者透露,2014年,他們公司專門組織的考察團隊在全國地毯式搜索找項目,一年考察了70多個項目,但一個都沒談成?!?/div>
重慶小天鵝集團總裁何永智稱,她曾經在幾年前與幾個火鍋老板合作,決定共同出資5000萬元選項目投資,但在對一大堆項目進行梳理后,卻發現選項目是件很難辦的事情。最終合作不了了之。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大多抱團企業都是進入的金融領域,有實質性項目的并不多,以我市一大型抱團企業為例,成立兩年,到目前為止,僅有一個實業項目。